硬體廠的軟體經營策略:建立軟體伙伴關係

jollen 發表於 December 31, 2011 11:39 AM

文/Jollen Chen(原文刊載於零組件雜誌2011年12月號)

現在已經是軟體的時代了,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發生,部份軟體公司,「想連硬體設計都一起做」;許多硬體公司,積極想在軟體層面有所突破。從技術上的做法來看,軟體整合是硬體廠尋求突破很好的方向,但技術性太高。因此,若以軟硬結合取代軟硬整合,也就是硬體廠結合軟體公司,成為伙伴關係,或許是另一個不錯方向。

軟硬整合的難度有多高?Steve Jobs打從創立蘋果之初,就決心走軟硬整合的路,今天許多偉大的產品,雖然並不光靠「軟硬整合」技術取勝,但單就技術面來看,這肯定是一條「非常漫長的道路」。因此,硬體廠與軟體公司結合,成為策略合作伙伴,將是比較聰明又有效率的選擇。另外一個原因是,軟硬整合做得好,長期來看,應該要往消費性產品公司的願景邁進。

這半年來,為許多企業進行訓練工作時,可以感受到「決心改變」的氣氛;最特別的是,過去一些被認為是純硬體廠的企業,正努力地尋找好的「軟體策略」;因此,在這裡提出一些個人觀察與想法。

第一、軟硬結合。技術研發上,硬體廠透過軟體公司的協助,可以為硬體建立更多價值,並且也能在新商業模式的建立上有所突破。因此,與軟體公司或是軟體團隊,建立伙伴關係,並且學習新的軟體研發管理模式,是重要的功課。建立與軟體公司的伙伴關係,並且成功打造突破性產品的成功例子,當屬三星的手機產品。伙伴關係是一種共生系統架構(Ecosystem),對硬體廠來說才是最有利的做法,因為可以建立軟體伙伴對自已的認同感。

第二、研發管理。過去的軟體研發,特別在台灣,都是屬於門內做法(In-door),意思是招募自有的軟體工程師,並在內部完成研發專案。現在,有許多專案在初始階段(Initial Development Pase)都是採用戶外做法(Out-door);簡單說,就是我們談論很久的社群模式,透過外部力量來完成工作。 軟體的研發方法不一樣了,關於這點,或許可以從我個人經營的軟體服務業務來說明;目前與客戶進行的部份軟體專案,客戶也接受了新的做法,讓社群上的個人開發者參與專案。因此,若採用戶外模式,專案的成功關鍵因素,在於是否能建立正確的研發管理方法。

第三、軟體是知識。軟體並不是程式碼,而是「知識」。知識包含想法、創意與專業學科等等。過去在本論壇,也和大家分享過「寫程式並不等於做軟體」的觀點。由於軟體是無疆界的「知識」,因此,策略與專案內容的擬定上,「不應該以硬體平臺做為出發點」;這是過去一直不斷發生的問題,許多計畫都是以硬體角度出發,容易因小失大。簡單說,專案的出發點,以及結果,「都只是在為硬體寫程式」,這是過去近二年觀察到的問題。


一直以來,硬體廠把軟體視為附屬品,或是將軟體公司做為外包廠的現象,在這半年來有了相當大幅度的轉變。這是一個以軟體為主的新時代,台灣硬體廠雖然一開始應變速度慢,起步也較晚,但是觀念的轉換速度卻很快,希望大家以期待的心情來看待。

Jollen's Blog 使用 Github issues 與讀者交流討論。請點擊上方的文章專屬 issue,或 open a new issue

您可透過電子郵件 jollen@jollen.org,或是 Linkedin 與我連絡。更歡迎使用微信,請搜尋 WeChat ID:jollen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