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ail me: jollen # jollen.org

more: Jollen 的 Embedded Linux 教育訓練

« February 2012 | (回到Blog入口) | April 2012 »

March 2012 歸檔

March 1, 2012

HTC硬體規格優勢已不在、應思考產品差異化的價值

這幾天看了MWC 2012的消息,華為與中興在手機領域的大躍進令人配服,還有三星的Galaxy SII可說是壓倒性的勝利,不但是銷售之王,幫助三星拿到2011年的智慧型手機龍頭外,也贏得今年的最佳智能手機獎。對此,心裡特別有感,所以很簡單的寫了一篇分享文;希望大家一起為HTC加油。

宏達電(HTC)在2010年MWC推出HTC Desire時,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,網路上紛紛以「最強的Android手機」來評價它。當時的三星,在Android手機領域,完全沒有任何建樹。即使是今年震撼MWC的華為(Huawei),或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中興(ZTE),當年推出的Android手機完全無法與HTC Desire抗衡。在硬體規格上落後HTC一大截。

HTC一向都是領先的硬體技術者,在2011 MWC推出Incredible S時,硬體技術仍舊領先業界;今年的MWC,繼續以HTC One X保持領先的硬體技術。HTC One系列更再加碼,以自有的ImageSense軟硬體技術,把手機照像功能再推上一層樓。仕橙部落特別將HTC過去三年來的MWC主打機,做了一個整理。

  2010 MWC
HTC Desire
2011 MWC
HTC Incredible S
2012 MWC
HTC One X
作業系統 Android 2.1 (Eclair) Android 2.2 (Froyo) Android 4.0 (ICS)
機身厚度 11.9mm 11.7mm 9.29mm
重量 150g 136g 153g
記憶體(RAM) 576MB 768MB 1GB
螢幕規格 3.7” / 480x800 AMOLED 4” / 480x800 SuperLCD 4.7” / 720x1280 SuperLCD
應用處理器 單核 1GHz (Qualcomm) 單核 1GHz 四核 1.5GHz (nVidia Tegra 3)
像機 5MP 720P 錄影 8MP 720P 錄影 8MP 1080P 錄影

製表:仕橙部落

從這張表可以發現,HTC在2010年時,硬體技術可說是大幅領先同業,以華為來說,當年所推出的機種,應用處理器也只有528MHz,螢幕規格更差了一大截。到了2011年,HTC Incredible S仍舊領先競爭對手,不過差距已經縮小許多。

到了今年,大家從媒體的報導就可以看得出來,HTC One X已經沒有硬體技術的優勢了;除了ImageSense外,華為與中興都已經和HTC並駕齊驅。

  HTC One X Huawei Ascend D quad
預計上市時間 2Q’12 2Q’12
作業系統 Android 4.0 (ICS) Android 4.0 (ICS)
機身厚度 9.29mm 8.9mm
重量 153g 130g
記憶體(RAM) 1GB 1GB
後鏡頭(rear) 8MP 8MP BSI
前鏡頭(front) 1.3MP 1.3MP
通訊規格 HSPA+ / LTE HSPA+ / LTE
螢幕規格 4.7” / 720x1280
SuperLCD (312ppi)
4.5” / 720x1280
LCD (330ppi)
應用處理器 nVidia Tegra 3
Quad-core (1.5GHz)
K3V2 (ARM)
Quad-core 1.5GHz

製表:仕橙部落

這倒是給了我們一個警示。2010年到2012年,實質上只有二個整年;華為與中興從大幅落後,到現在迎頭趕上,只花了730天的時間。這說明了,如果2013 MWC還是主打硬體規格,競爭對手之間,已經沒有任何差異性了;就像 [HTC新機功能強大 仍缺”獨賣”價值] 提到的:

分析師指出,雖然HTC在這次大會中證實自己仍是手機硬體技術的領導品牌廠,但這並不足以成為強大的競爭優勢,因為這些門檻別人很快就會跨越追上。

筆者的看法很簡單,HTC已經不需要向誰證明它的硬體技術,或是製造能力了,專注思考「差異化的價值」,一定能做得非常不錯。如果不認真去思考什麼是差異化的價值,那可能完全想不透,為什麼Samsung Galaxy SII能獲得如此迅速又巨大的成功;這可不是因為AMOLED面板被斷貨,這麼簡單的原因。而且,用什麼作業系統,對HTC來說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,也不必去再乎Bada作業系統的潛在影響力。

March 17, 2012

Jollen 的 Android Framework Complete (框架大全) 課程發表、外加感想

就用 Jollen 的 AFC 當做 Android 研究工作的段落吧。在 2007 年底接觸 Android 時,還沒有很用心去投入研究工作,記得當時還在 Openmoko 公司,負責教育市場的推展。到了 2008 年底,Openmoko 社群將 Android 移植到 Neo FreeRunner 後,便開始對 Android 的框架研究產生了興趣。當時,花費比較多時間其實還是在移植(Porting)的層面,除了改改一些小東西,寫點移植手冊外(為了學校推廣、後來沒有發表),還是很零星地在 Android Framework 研究工作上。

離開 Openmoko 公司後,便創辦 Moko365 公司,給新公司的定位是 Research Company。當時心想,台灣未來勢必走向軟體開發之路。了解軟體的人,一定知道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要性。畢竟,技術研究工作,是技術開發之母。再加上 Android 龐大又複雜的架構,如果可以有一家公司,專職做「技術研究」,為產業提供研究成果,勢必能對產業有所貢獻。就是這個想法,所以自已做下去了。

術業有專攻。我來做研究與發展(Research and Development),硬體公司做工程(Engineering),大家分工把最後的工作,也就是「產品」做好。

在成立 Moko365 後,我就是全職的研究員了。一轉眼,過了三年。要細數 Android 的複雜與龐大,當了三年全職的 Android Researcher,可說是有心酸滿腹。這項工作,對我來說,其實是相當有趣的。在這1000個日子裡,對 Android Framework 所做的研究,不敢講是最完整的,但至少產出相當驚人。

這些成果,終於在上週,以「Jollen 的 Android Framework Complete(AFC、框架大全)」正式推出系列課程。說這是課程,倒不如說是服務,因為總計30門課程,如果一週一門課,也要二年半才能開得完。所以,現在只能用「客戶點餐」的方式,提供「研究成果報告」的服務形式。

這正是 Moko365 公司當初成立的核心精神,一家研究公司。我一直想著,就像「供應鍊」一樣,研究公司必定是軟體產業鍊裡,重要的一個環節。它提供迅速、確實又即時的「研究報告」,讓產品公司,大家不用做重覆的工,而且能節省成本。

一個內部的 Android 研究團隊,假設是 3 個人,這應該是最小的編組了。每個人的年管銷費用(薪水加上辦公室等固定成本),以150萬計(年薪75萬x2),這個研究小組的成本每年就是 450 萬。但是跟研究公司買報告或服務,只要這個費用的五折、或三折,或更低。而且得到的是內容維護更精緻的報告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模式風險非常低,也節省很多時間。風險與時間,是更重要的成本。

基於這個理念,三年前成立 Moko365 後投入研究工作,到今天超過了 1000 個研究日,所以在此向大家正式介紹 [Jollen 的 Android Framework Complete]。今年初,我已經將研究與開發工作,從 Android 轉入到另外一個領域,所以 AFC 也算是繳出了一張成績單。

下一個目標?除了新的研究領域外,也想再來寫寫書。

大學時代,當個學生,時間總是感覺特別多,四年時間發表了超過10本的著作。還有一本,當年曾登上天瓏排行榜第一名。算一算離最近一次出書,也快十年了,希望可以逐步整理 AFC 內容,終結可能會有十年沒出書的紀錄 ;-)

關於 March 2012

此頁面包含了在March 2012發表於Jollen's Blog的所有日記,它們從老到新列出。

前一個存檔 February 2012

後一個存檔 April 2012

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頁和 歸檔 頁看到。

Top | 授權條款 | Jollen's Forum: Blog 評論、討論與搜尋
Copyright(c) 2006 www.jollen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