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ail me: jollen # jollen.org

more: Jollen 的 Embedded Linux 教育訓練

« June 2012 | (回到Blog入口) | August 2012 »

July 2012 歸檔

July 5, 2012

台灣沒有軟體人才的問題!年輕人請奮起

文/Jollen Chen(Moko365創辦人),原文刊載於 CTimes 雜誌2012年七月號

這一期,我想談談台灣人才外流的問題,也分享在業界的實務心得。今年以來,媒體不斷報導台灣人才外流的現象,根據筆者最近與大陸業界人士的交流經驗,這個問題確實存在。並且,這個人才移動的速度非常驚人。台灣人才的流失正處於「主升段」。筆者在大陸從事教育訓練多年,課程中遇到台灣朋友的比例,確實逐年升高。今年以來,這個比例更高。現在,在大陸進行企業內訓時,遇見台灣同鄉朋友,已經是家常便飯了。

諷刺的是,台廠與政府不約而同大喊「台灣人才不足」。試問既然人才不足,又怎麼外流?讓我們來還原真相:問題核心是台廠與政府人才政策失當。

宏觀來看,台灣不是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,而是人才政策的問題。台灣談的人才問題,指的是本土人才數量的不足,這個不足是反應在「員工招募」的結果之上。但是,台灣本土優秀的人才很多,特別是軟體人才,不但沒有不足的問題,素質之高也超乎老闆們的想像。

所以,廠商反應的人才不足,說白了是吸引不到優秀人才,而不是優秀人才不足。應該要思考為什麼人才或年輕人不願進台廠就業。同時,政府往人才培養方向去做,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台廠與政府的人才政策需要檢討。

筆者所談的人才政策,是指如何網羅頂級人才,借助他們打造企業的新競爭力。這和人力資源普遍在談的員工關係、教育訓練、招募、挖角等,是不同的思想。什麼樣的人才政策,才能吸引優秀人才?讓我們向三星學習正確的軟體人才政策。

三星的人才政策一向做得很好,他是硬體與半導體業,擁抱開放軟體政策的學習典範。中國人講過幾句話: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間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」出自《孟子‧告子下》。這就是三星軟體人才政策的最佳寫照。

開放源碼社群上的高手很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訓練,然而,他們是公認的天才。三星深知「生於憂患、死於安樂」的道理,所以經常保持高度的警覺心,對人才也特別重視。三星以海納百川的心胸,去挖掘、去吸納這群天才,因為三星相信,「天才可以拯救一家公司」。這就舜發於畎畝之中的道理。三星從1999年開始,就全面實行這種人才政策,無怪乎,三星的面板、DRAM、手機與軟體等,都有驚人的技術成果。

政府的人才政策不當,也反應在產業換血的問題上。五月初,Moko365 和 CTimes 合作舉辦了 Android Day 大會。大會邀請了多位大陸的專家來分享演講,與其說是專家,用「熱血年輕人」來形容更為貼切。幾位年輕朋友,都是網路和軟體方面的八零後創業家。和他們聊天,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創業的熱情,以及對技術的激情。

Android的出現,大陸產業是大贏家。我並不是從產品的角度下結論,而是從社會現象的角度來觀察。Android,它激起了全大陸年輕人的創業激情。從社會的角度來看,這是一股強撼的力量,這股力量將會不斷促進大陸的軟體與行動網路行業的進步。GDP 反應了這個結果。

去年(2011)中國的 GDP 成長大約是 9.2%,根據麥肯鍚的數據,網路相關的產業,就貢獻了其中約 3% 左右。中國的經濟成長是有新血的。反觀台灣,只能設法提升過去硬體產業的產值,透過出口來提升 GDP。

軟體、社群與行動網路產業,在台灣都是小範圍的成功,例如:單一公司的成功、個人開發者的成功,並沒有大範圍,也就是整體產業的成功。台灣的產業看不到新血換舊血,這是人才的政策問題。 台灣的GDP成長沒有新生力軍,十年後,產業無以為繼。

結論是,台廠與政府需要思考對的人才政策,為什麼孫叔敖都去了三星此類的地方。台灣的軟體人才也請奮起,因為相較於大陸,台灣的年輕人,普遍缺乏衝鋒陷陣精神,也少了創業激情。

July 12, 2012

多核心手機應併用 CPU On-demand 與 CPU Boost 技術

CPU Ondemand 並非萬能。最重要的例子就是 Android 4.1 的 CPU input boost (Touch Event),在接收 Touch Event 時,提高 CPU 的運算效能。

延伸 Android 4.1 的 CPU input boost。我們也可以讓應用程式享用 CPU Boost 功能。根據使用者目前的操作,將 CPU Boost,讓使用中的應用程式,衝到最高的效能。Boost 有點像是「猛衝」的感覺,可以在這個時刻讓使用者享受高效能的應用程式。

筆者目前參與開發中的 Phonesmpd 軟體,符合了這樣的設計想法。

CPU On-Demand 到處都適用嗎?

由於 Android Process Model 與典型的 GNU/Linux 有些不同,CPU Ondemand 的方式並不一定能使用在所有的 Use Case。有鑑於此,筆者過去進行了一些研究,並將成果整合進 Phonesmpd 軟體,讓多核心技術,除了 CPU Ondemand 外,還有另一個更符合手機裝置的選擇。Phonesmpd 現階段的成果,可參考 Moko365 網站:

http://www.moko365.com/enterprise/phonesmpd

至於 CPU Ondemand 的使用時機為何?筆者認為,應該是從應用程式的角度來考慮。當一個應用程式,本身是平行化的設計時,或許它就不太適合 CPU Ondemand 的做法。

通常平行化的設計,是以 Data Partitioning 的方式,將資料分散至不同處理器上計算後,再經由 Shared memory 合併回來。這就是平行處理 (Parallel Computing) 在討論的技術。所以平行處理是多核心軟體的根本。

在進行 Data Partitioning 時,有時也會將任務 (Task) 與 CPU 事先指派好,這時就不太需要 CPU Ondemand 了。多核心手機目前還是一個需要細部研究的領域。

July 20, 2012

繁華再見了。手機業黃金五年結束。

手機業黃金五年結束。

存貨反應一個行業的經營體質,而手機行業目前面臨較沈重的庫存問題。當存貨天數過高,營業利益率會有很大的影響。而一些品牌手機商正面臨這個困境。

2008到2012年是智能手機的黃金五年,因為今年可能劃下休止符。我們都全程參與了這個行業,見證到智能手機(觸控手機)的大崛起。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佈破產,引發金融海嘯。當年智能手機業的營業利益率大約在18%~23%之間,金融海嘯襲捲後還能維持在16%以上。

這個數字在2012年Q1下滑到約9%左右,已經很接近PCB行業了。以銷售硬體為主要商業模式的手機業者,未來將面臨巨大挑戰,Apple早已跳出硬體銷售的模式,因此iPhone提早免役。

市場變化太快,智能手機席捲全球,以功能型手機起家並稱霸手機業多年的Nokia最早落難。繁華過後,高速的成長,反讓智能手機自已面臨成長困境。

張忠謀董事長提到的庫存問題,在手機業情況危急。2008年開始,手機業的存貨天數不超過40天,最高大約是37~38天。但是今年(2012)第一季的存貨數字來到51~52天,創下新高。台灣某品牌的營業利益率則是在今年跌破10%。

這些數字得到一個總結,智能手機不再是新興科技,它是傳統產業。營業利益率方面,賣手機的和作PCB的人差不了多少。高速成長的榮景不復再見,回不去了。

大陸的煤碳行業黃金十年也結束了,在今年六月份,煤碳庫存量來到28天,同樣是繁華老去。所以這樣的故事一直不斷在進行著,也不需要感到可惜。當下重要的事情是去尋找下一個黃金行業。

本文有續集

July 23, 2012

繁華再見後,手機業經營者挑戰巨大。至少別再衝浪了。

在黃金五年的尾聲,毫無疑問,三星與蘋果是贏家。以Android作業系統手機來說,三星後來居上,登上王座。

三星在這黃金五年裡,以「開放平臺」為戰略,建立了一個相當有競爭力的技術研發結構。

反觀許多智能手機商,似乎並沒有利用過去這寶貴的黃金五年,建立公司的軟體研發結構。台灣某手機大廠,似乎也是如此。

黃金五年很寶貴,而且機會一去不復返。一般來看,行業的黃金時期都是甜蜜時間,大部份的人都能吃到糖;行業裡的所有人都是享受激情式的成長。

投資大師巴非特說:「當浪潮退去之後,便知道誰在裸泳。」這個比喻很傳神,我們也把它拿來這裡用。

手機黃金五年是一股巨浪,直接把你往前推。有時,公司不需要建立嚴密的研發結構,衝浪就是了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山寨機行業。行業內用白話文說:「躺著賺錢。」

總結來說,你可能並不是完全靠自已,而是佔「天時」的便宜。有些手機品牌廠只知衝浪、太過於得意忘形,所以沒有利用寶貴時間,好好建立公司的技術研發結構。當浪潮退去,一切都要回歸本質。 現在是誰在祼泳?

三星的智能手機,嚴格來說,從2010年才開始。這段時間,三星建立了一個以開放平臺(Open platform)為中心的軟體研發結構。三星不是祼泳者,因為它在開放平臺戰略方面,做得很成功。

以開放平臺為戰略的研發結構,將幫助三星進入另一個境界。開放平臺是一個概念,在這個概念下所產出的軟體並不一定是開放源碼(Open source),關於這點筆者後續再做說明。比起其它玩「當衝」的手機業者,三星花更多時間做長期佈局的工作。

做為執行者,現在應該去思考如何以開放平臺建立一個精緻的研發結構,為未來做好準備。然而,這是一個需要文化革命的經營運動,是否能落實執行,就是個未知數了。

本文有續集

開放平臺為戰略的軟體研發結構?企業管理技術的一環。

大約在二零零九年左右,三星在軟體發展方面,有了更重要的戰略,簡單說,就是更開放、更創新的做法;開放與創新的軟體戰略,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開放平臺與開放源始碼。

據維基百科上的定義,開放平臺(Open platform)訴求是提供應用程式開發界面,稱為 API 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),廠商可以將 API 打包成應用程式開發套件,稱為 SDK (Software Development Kit);SDK 的目的是提供撰寫應用程式(App)的工具箱(Kit)。最成功的 SDK 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iPhone SDK 與 Android SDK。

意思是說,SDK 本身不一定要公開原始碼(Open source),只要有整合良好的 SDK 即可。開放源碼是軟體研發結構的一環,這可以從三星積極參與Android與Linux kernel的開放源碼計畫看出。提到Open source,必須要來說明一件事。

李健熙說過:「三星集團必須繼續開放與創新...公司文化變得更為開放、富有彈性並勇於創新...。」他所提到的「開放」,就包含了Open platform。不管是Open platform或Open source,「都改變了企業製造軟體的方法」。

然而,台灣的企業還沒有建立起這種研發結構。台灣的企業並不是沒有能力,而是沒有觀念。沒有Open platform的思想,就沒有重新建構研發文化的可能性。那就享受不到開放平臺帶來的價值。

三星在向大家介紹Bada作業系統時,新聞說:「Samsung presents Bada, open platform for app developers.」Bada在2009年時發佈,可見三星很早就開始在思考開放平臺了。

所以,以開放平臺為戰略的軟體研發結構是什麼?例如,有一種結構是 All in-house developers。開放平臺下的研發結構,應該是 in-house developers + free developers(自由開發者)。和具有實力的 3rd party 合作,就是 free developer 的一個例子,這些公司經常是幾個人的小軟體公司。Free developers 在開放源碼上也適用,例如,三星加入了Linaro,以維持它的研發結構裡,有足夠的自由開發者能量。

從結果來看,三星不只是將Android開源計畫或Linux kernel,當做是可免費取得的原始碼(台灣廠商普遍有這樣的誤解),而是把Open platform,乃至於Open source都融入了企業經營技術裡。Google的Android雖然是開放源碼,但商業上則是偏向開放平臺的概念。

關於 July 2012

此頁面包含了在July 2012發表於Jollen's Blog的所有日記,它們從老到新列出。

前一個存檔 June 2012

後一個存檔 August 2012

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頁和 歸檔 頁看到。

Top | 授權條款 | Jollen's Forum: Blog 評論、討論與搜尋
Copyright(c) 2006 www.jollen.org